近期,政策层面将重启2025年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并首次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对相关企业提供15%的实际投资补贴,政策直指材料研发、中试线建设等关键环节,预计未来三年撬动超200亿元产业投资。
此外,据《青岛日报》报道,全球首条20Ah车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已在我国正式投产。公开资料显示,这一成果整体国际领先,可实现6-10分钟快速充电,理论续航里程最高达2000公里,标志着全固态电池技术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的可能。
顶点财经葛天晓提示大家:可以适度关注固态电池方向!
突破技术瓶颈!固态电池通过彻底摒弃液态成分,将理论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以上,远超传统锂离子电池的200-300Wh/kg水平,同时解决了易燃、漏液等安全隐患。其采用的硫化物电解质技术不仅支持6-10分钟超快充电,还使电动汽车的理论续航里程突破2000公里,并能在-50℃至200℃的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意味着电池性能的全面升级,更将重塑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能源应用范式。
产业链协同发力!目前,国内产业链已形成材料、制造、应用的完整生态:上游的清陶能源(氧化物)、赣锋锂业(硫化物)突破电解质量产;中游的宁德时代半固态电池量产装车,辉能科技规划150GWh全固态产能;下游的比亚迪、蔚来等车企计划2025年后推出固态电池车型。与此同时,容百科技的高镍三元正极、贝特瑞的硅碳负极等差异化技术,为不同技术路线提供多元支撑,形成“硫化物领跑、多路线并行”的产业格局。
政策支持力度大!据悉,2025年我国重启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通过超长期国债对相关企业给予15%投资补贴,定向支持设备采购、中试线建设等关键环节。政策聚焦硫化物电解质合成、高电压正极材料开发等技术难点,同时推动车企、电池厂与材料供应商组建联合体,构建从锂/硫资源开发到终端应用的产业链闭环。预计该政策将带动未来三年超200亿元产业投资,推动固态电池在2026-2030年迈入规模化商用阶段。
市场规模可期!当前全球固态电池市场正处于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商用的关键转折点。根据多家权威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人民币170亿元,到2030年或将飙升至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32%-44%。从区域结构看,中国已成为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的核心增长极。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达34.38亿元人民币,占到全球总量的35%。随着宁德时代、辉能科技等企业在2025年启动量产,半固态电池或将带动市场快速扩容,而全固态电池则将在2030年后进入爆发期。
固态电池产业化不仅是技术迭代,更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与产业话语权。随着中国中试线投产与政策红利释放,未来五年将形成“半固态规模化应用+全固态技术突破”的双轮驱动:而新能源汽车将迈入“充电6分钟、续航2000公里”的时代。作为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固态电池龙头企业的布局机会。
葛天晓(执业编号:A0380621110005)简介:
顶点财经宏观策略首席投顾。金融工程科班出身,投身证券市场研究十余年,是穿越牛熊的实战高手。曾担任国内知名投资机构FICC研究员,擅长宏观大类资产分析,以股市、债市、外汇、商品等多市场比价研究,帮助投资者做资产配置:善于结合海内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周期变化挖掘时代红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