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疫情没这么严重的时候,过年还经常会“赶场子”。
有的是跟同学朋友聚,有的是跟兄弟姐妹聚,有的则是家庭聚会……
但无论是哪种场合,我都发现,总有那么一两个人是说话更多的人,注意,这里不是指他们喜欢唠,而是在场的其他人更喜欢听他唠。
甚至他们不说话的时候,还会有人还会主动让他们讲话。
也有人话可能很多,但当他在那滔滔不绝时,其他人总是会不自觉地走神,甚至玩起手机……
简言之,无论什么场合,无论有无辈分之差,在场每个人的话语权并不是平均分配的。
而且话语权和某个人当时说的话正确与否或者说有没有价值,并没有直接关系,话语权的分配在这个“局”开始之前,就已经基本确定了。
我之前在文章里就写过这么一个例子:
公司开会,有的人虽然不是领导,但只要他说话,其他人通常会安静下来听他讲。
这也是话语权的一种体现。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明明分享了一些正确且对别人有帮助的观点,但别人不仅没表示感谢,还表现得心不在焉。
很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并没有“话语权”。
所以“话语权”,很多时候比我们说话的内容本身更重要。
通常在一个场合里,相对“成功”的人会比较有“话语权”,他的观点总是更容易被其他人认真对待,他们讲话时,其他人也会不自觉地更加专注……
这个很好理解。
另外一种就是,那些做出过令人佩服的事情的人也会有“话语权”,当然,你也可以说“取得成功”本来就会让很多人佩服。
但“让人佩服”的方式并不是只有“取得成功”这一种。
譬如昨天文章里提到的“骑行老人”徐玉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李笑来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告诉他:
如果你想让人主动找你交朋友,你就要想办法做出一些令人敬佩的事情。
所以“话语权”换个角度看,其实就是通过长期积累某个行为,最终赢得别人的尊重。
话语权和我们说话的内容本身是否有价值没有直接关系,就像赢得别人的尊重也合我们的身份地位没有直接关系一样。
员工也可以赢得老板的尊重;学生也可以赢得老师的尊重;徐玉坤这样的普通老人也可以赢得那么多人的尊重……
之前小北一跟我说她的某个同学现在就在家相夫教子的时候,我总会本能地回一句:
你可不能这样,你就是不用去上班,你也得找点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做下去。
小北问为什么。
我说,大概是因为人只有在不停地追逐目标的时候才会散发出某种魅力……
现在知道了,不断地追逐自己的目标,也是一种赢得别人尊重的方式。
“成功”也许很困难,需要很多要素都要刚刚好,但成为一个被别人尊重的人却是几乎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的事。
微信公众号『王牌客栈』
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网络动态
扫码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