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键词提取
1,懂懂日记里面,有很多的关键词,还有很多成语,你可以把这些词语全部给它标出来,提取出来,这个可以当成你以后写作的数据库。
Word有一个好功能,就是你可以一边从上到下阅读的时候,用鼠标给他用格式刷,标黑加粗,这样你直接用查找替换功能,给它全选在一起,复制到txt。
2,它里面有很多对话内容,有些对话内容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事实上已经不需要进行什么修改了,你只要把这种逻辑当成样板。
3,关键词提取主要是提取两个,一个是两个字为主的词语,一个是4个字为主的词语,第3个就是拟声词。哇,咋,呀,啊,嗯,等等。
二、段落结构
1,长达12年的写作当中,基本写作的风格都没有改变,都是长短句,这种长短句作为一篇8000字的文章来讲,阅读效果是比较好的,你通篇看下来不会太累,不会密密麻麻。
大多数人,写作模式是一个段落500个字,他的逻辑基本上是从前往后排,反问,疑问,推出下一个段落,每个段落也就三四十个字。
2,他还喜欢用感叹号和连接符号,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
3,你说,我说,他问,有这一种提问式结构,比较简单的逻辑覆盖全文。
三、术语。
1,他很喜欢引用术语,一种是行业本来就有的术语,一种是对话当中产生的术语。
比如,我们做外贸,那么术语有一个叫报关,做代加工,有一个术语叫贴牌。董董很喜欢把文章里面这一些逻辑性的语言,用术语给他表示出来。
2,所以要我们说和别人对话形式专业,就用这些行业的术语给他表示出来。骑行有骑行的术语,外贸有外贸的术语,电商有电商的术语。很多人觉得懂懂文章写的牛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的文章有很多很多的术语,而且是各个行业的术语,你就会觉得说他懂非常多的行业。
3,另外很多术语,是他对话者给他阐述了,它本身没有讲,但其实还是他自己的表示结果。这种就能够让别人联想出,两个层级比较高的人,处于一种对话状态。
4,一个做电商10年的人,和另外一个做电商10的人,他们讲话都用术语讲,外行人听不懂。
5,像是股票或基金,他们都用术语去对话,比如平仓,拉高,爆仓,外行人就听不懂。
四、逻辑关联性。
1,他10年前的文章,提到的几个人物,再到10年之后,还会偶尔的出现,最终就会让他的读者联想出来一个新逻辑。
2,如果你是一个老读者,看到他超过1000篇文章,你就会能够把他里面所提到的人物的性格,给他串联在一起,变成一种画面结构。一旦有了这种画面结构,就像是播电影一样,它会形成你的脑袋里面的记忆,记忆的链条。
3,所以他一篇文章,读下来没有关联,你读了他10篇文章,有一点关联,读了100篇文章,有了故事关联,读了1000篇文章,有了故事,地点,人物,思考的关联。
比如他去重庆如何,去海南如何?他回青岛如何?
五、第3方角度。
1,他早期的文章,都有这种逻辑存在,也就是说他写了几百个字之后,会扔出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它让第三方的角度去思考,然后其实就会变成你的思考,接着会引申到下面一段的内容。
2,比如这个做法如何?这个文案是谁写的?这个套路如何?他是怎么变现的?比如两个人在泡茶对话,旁边住的另外一个人,他插一句,下一步怎么做?下一步怎么干,那么由这个延伸拓展切入。
3,网赚行业很多人都喜欢这么写,比如说,写了一个项目怎么赚钱,后面再去问,那么这个项目我们该怎么做?(实际上这句话,也是他提的,但是他用第三方角度去问,这个项目怎么做,他再回复)
六、夸大事实的标准。
1,他有很多文章的色彩,如果你是内行人,你懂得,他在吹牛逼。但如果你只是小白,却觉得说他说的有道理,他对这个行业了解得很透彻。
2,夸大事实的标准,比如夸大收入金额的标准,夸大所属行业的范畴,夸大所属资金的涵盖,夸大所经历故事的内容。
3,在他的文章对话里面,有很多行业的收入,对话的标准都是月赚十几万的,年赚几百万了,没有什么小生意,说一天赚50块钱,一个月赚1000块钱的。
所以想提高读者的层次,其实就是提高你文章,所需要给他灌输的收入而已。
房地产投资者,对那些文章所提到的年收入几十上百万,觉得很普通,平常,一般般,这个收益是行业的基本标准。
如果说摆地摊,今天出摊赚了20块,明天下雨没有赚钱,第3天收入好一点,赚了50块,那么写这种文章,他的受众层次肯定都是摆地摊的。
所以董总,是有意把这种层级给他拉高了,不会拜访底层的用户受众,而是拜访中上层的讨论对象。(某开酒店的,某开豪车的,某某开酒店,丽江民宿的老板)
七、内部内幕
1,有很多文章的内容,可能你在某个地方看到过,但只看到过一两句话。
但是他就可以给你写个一两千个字,全盘解析。
这样就会让别人觉得你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我在其他地方都看不到这个内容,你写出来了。比如bc或者p2p,保健品等等。
2,一方面,从底层往上写思考逻辑,一方面,和某个行业内部大佬聊商业逻辑,也就是说,把底层小白成棋子一样随意的支配。这种写作模式就非常的高级,也就是说他想影响事件的走向,如何影响?如何裂变?全部在他的操盘之内。
八、数据+数字具体化
1,他的很多文章,基本上从时间点早上几点到晚上多少点,数据量是多少,和老板聊收益,转化率,都有非常具体的数据,而不是一个模糊的小几千大几万。
2,比如容纳200人左右,他不会说容纳几百人左右。比如说,他会写消费398,不会写消费小几百。再比如说买了几张门票,他一定会说买了三张门票,具体到一个点,而不是模糊的概念。
零几年几月份去哪里做了什么事,都非常具体,具体到这个时间点,你都不相信,是不是他真正没有干过?他说他自己纯属小说,你都不相信。
甚至很多老读者,到达一定的层次,会发现,我哪怕不相信你写的,我还是愿意相信你写的,因为是在太具体了(继续到几分几秒在何地干什么事,一个流程化非常的具体。)
比如董哥说,7点15吃饭,7点25出发。如果是我写的话,我就说早上我吃完饭了,七八点钟出门了。
九、长短句
1,这是他文章核心的一个点吧,你会发现,你看他的文章,基本都是长短句。一个长句,也不会超过20个字,一个短句也就两三个字,就断掉了。
2,比如,「于是在那一年」他不会加一个字「在」,直接砍掉那个字。「于是那一年」。
再比如说,他文章写「风景很好」,他不会写「风景确实很好」。
再比如说写时间点,「那是06年」,他也不会写「那是2006年」。他把很多可有可无的文章段落,都用长短句表示。
让你觉得,哪怕他写了8000个字,也就4000字左右。
3,再比如,「想想」,这是他文章这两个字,他不会特意的再加一个字,「想一想」。他把可有可无的很多段落其实都已经精简化了。
十、代入感
1,我觉得,这也是他写作的核心。
也就是说,你看他对话的逻辑,就好像是两个人面对面聊天,你从上往下看,看了10分钟,慢慢的把这2000个字看完了,它会形成一个画面,就是一个电影片段一样,两个人在聊天对话。
2,事实上,最近三四年有很多对话内容都是这种代入感,你看完了就好像是看完了一个片段而已,并不是说看完了一篇说明文章(或者是所谓的学术报告论文)
3,代入感,你也可以理解成沉浸式体验,就如同你喜欢某个游戏,玩了两三盘,也就是过了半个小时吧,你突然发现已经从6:00玩到晚上10:30了。
或者你喜欢看某个小说,你也就看了十几章,觉得说,最后面再看两章,就睡觉吧,突然才发现,已经凌晨1:30了。
高度忠诚的读者,认可他的文章,有这种感觉。普通读者,可能还没有养成这种感觉。
其他总结,以后再聊吧,我只是随便聊的,不要对号入座,谢谢。
微信公众号『王牌客栈』
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网络动态
扫码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