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开始抢药了,我去了七八家药店,毛都没买到。
我其实行动还挺快的,晚上发现风声不对,早上就去药店了,但还是晚了一步。
卖药的店员说,平时店里管腹泻的药也就备两三盒,他们自己还都没想到留,就没了。
国人的怀疑精神算是被培养出来了,专家说不用恐慌,少囤点药,但是没人相信了。
专家说的话到底对不对?
这要分从什么角度来看,从群体层面看是对的,但不适用于独立的个体。
比如专家说大部分人用不上止泻药,这是对的。Xbb和其他毒株一样,只会导致一小部分人肠胃不适,拉肚子的比例大概是11%左右的。
如果这个数据是真实的,也就说10个人里有9个都用不上这个药。
如果所有人都达成这个共识,那么在理想状态下,谁拉肚子,谁买药就行,就像平时一样,这样药就不会缺了。
但现实是信息不透明的博弈,一旦谣言传开,出现抢购苗头,恐慌抢购就会立刻发生。
拿我来说,我虽然知道专家的话是对的,但我如果不抢药,万一我到时真的要用,根本就买不到药。
所以,我只能尽量先抢一盒了。
少数人的理性是没用的,如果大家都在抢药囤药,那么理性的人如果出现症状,就没有药吃。
这就造成了,我很反感抢药,但不得不加入抢药大军。
这场疫情,从最早的抢不到口罩到如今抢不到药,我们沉浸的体验了一场注定被载入史册的历史,也沉浸的体验了一场人类学的大型实验。
……
这几天我在卖新教程。
我发现一个现象,如今大家赚钱的积极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得多。
前几年,那时我也年轻,粉丝也普遍年纪偏小。那时很多人找我学项目,还会问每天需要做几个小时,难不难?累不累?这样的问题。
现在,我年纪大了,粉丝的年龄段也提高了,这次卖教程,没有一个人问累不累的问题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钱的重要性,只是不知道怎么搞钱,一旦有一个机会可以赚钱,大家都愿意拼全力去干。
不赚钱的苦都吃了这么多年,谁还在乎再多吃点赚钱的苦啊!
所以,我有时候在抖音上看到有些讲创业的老师,他们还在劝别人去赚钱。
我就觉得他们不接地气,成年人赚钱还用劝?
一个人,如果因为实力不够,赚不到钱,你天天让他调整心态是没用的,根本调整不了。
一个人如果不干出点成绩,给自己灌再多鸡汤也不会变得自信。
不自信就不自信,自卑就自卑,少灌鸡汤,找个项目一鼓作气往前冲就行了。
知耻而后勇,卑微时期的耻辱感其实是动力,全靠这股不甘心的劲儿往前冲呢,没有这种不甘心,也不会有之后的拼尽全力。
……
我每天睡前,都要刷一个小时抖音。
这是我一天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我不按系统给我推荐的刷,我是随机搜索一些词,尽量去看未知的领域。
这样我就会经常发现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的项目。
我也常跟学员说,要多去提升自己的网感。
网感对我们做网络的人太重要了,如果没有网感,对热门的爆款不敏感,就只能按照自己的审美去做内容。
自己的审美,是最不靠谱的东西。
有些人不赚钱,最大的问题,就是狠不下心放下自己的审美。
明知道什么能上热门,他不学,非得自己改良。
这一改,加入自己的审美,就完蛋了。
他为什么喜欢改良呢?
因为爆款作品里的价值观他不认同,他觉得他们说的都是错的,在误导粉丝。他不想说废话,只想说正确的话。
这种思想,在高学历的人中,非常突出。
他把粉丝都当求知若渴的三好学生了,仿佛他们都是凿壁偷光来看一会抖音,只想学严谨的科学知识。
人家就是来娱乐的啊,他们才不管什么正确不正确,只有跟他们价值观一致的才是好的。
所以,千万别把自己当救世主,我们就是来赚钱的。
赚钱粉丝钱,就要有一个服务者的心态,说粉丝喜欢听的话,让粉丝爽,留住他们,多占用他们的时间,这才是我们该干的事。
抖音老大张一鸣,他让全国人民每天沉浸在即时快乐中。
但是他自己,业余生活是读书、运动、写代码和修电脑,他在微博上提到最多的词是,延时满足。
没错,“延时满足”的他,创造了最受欢迎的“及时满足”产品。
网红是什么?
网红是为粉丝生产即时快乐的。
但是,du贩,不用自己吸du。
赚钱,就是赚钱;理想,是赚钱后面的事。
赚钱就干赚钱该干的事。
新人,总幻想可以用理想的方式赚钱。
不可否认,有那么极少数幸运的人,也许能碰到这样的事。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被现实一顿暴击之后,悄悄把理想放下了。
先搞钱,总不会错。